插画中国_中国插画师协会
儿童插画培训
中画网旗下插画网站
首页 - 插画画廊 - 插画论坛 - 远程插画培训 - 插画培训 - 插画招聘征稿 - 插画师信息 - 插画技法交流 - 插画教程 - 中画网资讯 - 商业插画- 插画欣赏
公告:儿童插画培训 唯美古风写实插画培训 1200元零基础插画培训远程班  北京插画培训远程班  创建个人画廊
搜索关键字:
搜索范围:

 插画培训推荐专业
 
唯美古风插画培训
 
儿童插画培训
 
零基础学漫画、零基础学插画
 

·专访漫画名家王浣、王立军
·梁淦新(TS):原创动画守望者
·素兰访谈;清雅素兰,天使在人间
·廖冰兄:越老越敏锐 越老越天真
·专访:台湾少女漫画家王宜文
·我的风格一直不变——访漫画家丁聪
·麦兜之父-谢立文:中产的草根
·姚非拉:37℃的体温,80℃的热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画文化>>人物访谈>>正文
画意无尽 艺术人生—近访张子丰先生(2)
文章出处:国际在线  作者:张樱  人气:  日期:2006-03-16    

 

 感悟文学 妙谈绘画

  谈到写作的境界时,张子丰有些眉色飞舞地说道:他特别喜欢让自己牵着引人入胜的情节在故事里畅游,那种自由驾驭和掌控情节变化的感觉真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无论是矛盾冲突,还是散文叙述描写都是如此。他的中篇纪实散文“老家记事”曾荣获西部文化网和古城热线联合征文比赛一等奖。他的散文“祖父”、“祖父的菜园”和“雪之恋”等文章被杂志发表或被出版社结集出版。他的写作风格被称为“陕西文坛新乡土风味写作”。西部文学网站的编辑这样评价和推荐张子丰的文学作品:他用画家特有的敏锐视角记录了陕西关中农村的生活。他的文章清新质朴,语言真挚风趣,带有浓郁的关中味。他的作品既继承了陕西文学的厚重,又有新的开拓,为文坛吹来清新的乡土之风。

  他说,文学创作对于自己来说是绘画的延续,关于文学和绘画甚至包括与音乐的关系,张子丰说,古人早早对此有所研究,南朝梁刘缌在他的著作中论述道: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文果载心,余心有寄等等。用当今的话来说文学和绘画尽管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在各自创作上可以相互渗透借鉴。即以“文心”感悟“画心”,亦可用“画心”拓展“文心”的境界。对于文学或绘画创作的风格来说,作家或画家的才气、学识是构成“体性”(风格)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包括自己的经历,环境等条件,两者碰撞结合互为产物,其总体风格,文体构架,风韵气度;笔墨色相,辞章理念等就随之定位。但艺术创作又有“各师成心,其异如面”的特征,“风格即人”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按照一般规律,即使“法度”再大,也不会超出既定的范围,张子丰如是说。

  任何一件作品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对于他来讲,多出作品是精力的体现,多出精品,是自己创作的最高要求,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他宁可选择后者。在创作心态上,他强调在人与自然物象和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充满激情地在“静”中控制调节对物象的表达。他说,静生清虚,清则明理,虚,指旷远,旷远蕴涵透彻,而透彻还本物象的本质。只要这样才能营造出内心的一方净土,完全驾驭自己的创作心态。

  对国画的基本元素——笔墨方面,他非常推崇明末清初的绘画大家——石涛的理论。石涛有云:笔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写画一道,须知有蒙养。未曾受磨,先思其蒙。既而操笔,复审其养,思其蒙而审其养,自能开蒙而全古,自能尽变而无发,自归于蒙养之道矣。张子丰解释说,石涛的这番理论讲的就是笔与墨之间的关系。笔,作为国画表现的主骨,是立“具象”,而墨,属于渲染范畴,是立“意象”;相互谐调和制约,互为作用,就象骨与肉的关系。他再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说,笔与墨的关系,就象再好的歌喉需要陪以和弦的音乐一样,才会使歌唱达到完美的效果。也是指哲学上当两个单一物体相互发生作用时,其优势互补,彰显力度的意思。

  在国画创作上,他常借助于文字的魅力舒展和激发他的创作灵感,而写作,使他的思绪又回到画面的感觉之中,去描述那种如画的意境。他说,那种文字描述的魅力,那种用线条用色彩表现的魅力,都会将自己带到美好的情境体验之中去。他说,写作和绘画,是艺术表现生活的两种方式,对于描述某件具体事物,他常换位思考和相互补充,不仅仅是件有趣的事情,更让他惊奇的是,可以发现其中的联系和奥妙。我想,这样的奥妙,只有对事物的细心爱护,对生活怀有特别虔诚之心的人,才能更加仔细敏锐地体会到这样的境界吧。

  谈到创作灵感时,他说,灵感这个东西,对人有种抽象或玄妙的感觉。但这个东西并不神秘。如果说其神秘的话,那也是宝贵的灵感本身迸发出的迷雾,使人造成的错觉。因为一个好的灵感对于艺术家来说可以产生好的作品,对于科学家来说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或改变整个世界。但作为每一个个体的人所从事的每一个个体的事情来说,无论体力或脑力劳动也好,都会在实践中发现和有所感悟灵感的存在;因为任何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也许最初都是源于一个很好的想法或创意,我们都可以将这种状态归于某种灵感的迸发。所以,灵感,是对自己长期思考、专注、实践、积累和感悟的一种必然回馈。

  张子丰继续说,今年除了多出国画作品以外,还将自己第一部散文集出版;有时间再将自己酝酿两年之久故事准备写一个剧本,主要想发挥自己一些镜头感和画面感的优势,名字暂定为“长安落雪”,通过一个普通家族的悲欢离合的命运,反映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目前在整理和收集素材中;此外,平时喜欢琢磨一些生活中的窍门,有几项小发明正在申请专利。

  谈到这里,他端起茶杯,淡淡地告诉我:艺术除了本身是相通之外,同科技、人文、自然都有千丝万屡的关系,透过这些事物的本质你就会发现规律、发现趣味,引发出你一系列的想象甚至创造。由张子丰设计的一款具有保健功效的鼠标,独具创意,标新立异。他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之结晶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被有关专家称为独具中国符号的一次鼠标革命,极具市场研发潜力。还有一些酒店信息管理方面的构想和书画防伪方面的设想。涉及商业机密具体不便箦述。他说,科技与艺术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你仔细思考,其实这两者根本不会发生矛盾,而且象孪生姐妹一样相互依存,特别是现代科技为艺术拓展了更加强大的表现空间,而艺术又为科技的提升找到了依托和手段。比如,现代科技对电影的影响,对设计的影响,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不是有句广告词说的好么,科技无处不在!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设计、绘画、摄影、文学这些姊妹艺术更能切合的交融在一起。

  张子丰伴随着手语,有些激情地说道:博览群书,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和行为,是艺术等一切学问的源泉,是人类思想创造的仓库。第二种学习方法,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不能说成一种概念,其中主要包括观察、发现。向实践学习,主要对观察和发现的事物进行整理思考;向大自然学习,指奇妙的大自然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和环境,但人,只有人作为感悟自然顺应自然的主体,去“自然造化”去领略它的神奇,去感悟它的博大。既所谓胸藏万壑山,抒写天地情,也含其“力”发于笔端的意思。所以,通揽了这些学习方法后,不但要多思考,更要会思考,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公开秘密。张子丰一番长谈,使我自己也顿生感悟。

  说到收藏,除了本身书画收藏,他对采集奇石似乎更感兴趣,他对收藏奇石的认识和想法似乎离奇又很合乎哲理。他说,我的奇石,是大自然经过亿万年造化此一块,此石不大,但可容纳天地,如果上升到宇宙浩瀚的层面上看万物,人类的生死寿命就象昙花一现,稍纵即逝,自己今生有幸与此石结缘,实属不易啊,所以倍加珍惜。

  艺无止境 笑谈人生

  谈话间,我感到眼前的张子丰没有艺术家的一丝清高,也没有一些文人咬文嚼字的习惯,就象初识他时的印象:那样随和热情而容易亲近,那样喜欢与人沟通而和蔼健谈,且是非常幽默风趣的一个北方汉子。从他的微笑和专注中,从他的手势肢体语言中,我读出了他的个性,他的从容,他的自信,他的精细,他的幽默和犀利。他说,他本身性格比较内向,是那种锁在屋子里可以三天三夜不出门的人。但只要有人和他谈论起艺术以及艺术周边的事情,就有许多谈不完的话题。

  就象喜欢欣赏他画作的人一样,他说,绘画艺术除了来自自己本身对生活对事物的感受之外,最主要的是其社会功能。我问他,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在这个问题上的体现呢?他说,如果将自己作品的欣赏者和读者伺奉为我的上帝,没有了上帝,再好的作品也失去了它本来的色彩和意义。而艺术(主要指绘画)作品作为人类创造性的一项劳动,记录和再现了人类历史长河发展的整个过程,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艺术载体,承担着引领与启迪人们生活的特殊作用,当人对物质的满足达到某种水准后,人们必然有其更高的精神追求,这是非常浅显的方向和规律。绘画作为艺术的存在方式,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尽管当代的文化比较多元,但绘画艺术永远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谈到人生时他说:人生就是五味瓶,是体验酸辣苦甜咸的过程。所以,当人生失意或得意的任何时候能保持心若止水,平和洒脱的状态,是个人修性的极致境界。他说,作为常人,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看,人生本身暗含起伏未知的变数,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真实的东西是在逆境中学到和悟到的,逆境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本色,逆境也教会你如何思考。逆境中也最容易还本事物的本来面目;但作为普通老百姓的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局限和失误,每个人都怕失败,每个有理想的人都希望成功。但每个人的条件机遇都不尽相同,结果也必然不尽相同;成功的人大都失败过,但失败的人大多数不成功。

  张子丰耐心地谈到:人的一生为了生存也罢,体现自己的价值也罢,为了更大实现人生梦想也罢,在奋斗的征途中都会经历这样那样的困惑或磨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说白了,就是一个认识人生和处世心态的问题。用佛家的话讲,人活着就是要“受苦”的,快乐毕竟是短暂的,既然困惑是现实的,是客观存在的,你洒脱过,或郁闷过都是一天,我为什么要郁闷的过一天呢!他继续认真地说道: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有洒脱的一面。生活当中会遇到困难、挫折,或不高兴和难受的事情,作为人的常态,都会觉得心烦。如果善于从这些烦扰的事情里跳出来,既所谓提得起,放得下,学会掌控人生的两手,当某一天你再回首的时候,会发现生命存在的意义全部拷贝和融化在喜怒哀乐里了。他很率真的告诉我,他将追求本质作为创作或生活方面的处世秘籍,他的理想状态就是明理生活,乐观生活,快乐就好。

  我们从傍晚7点多谈到深夜11点,谈了许多话题,谈艺术,谈人生,谈社会等。张子丰的见解和认识总给我以惊奇和新意,从他的侃侃而谈中,我愉快地与他分享着他对艺术丰厚而独特见底和阅历,他的每一个思考和问题用尽平实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揭开艺术的神秘面纱,让我感受到艺术的力量,艺术的真诚,艺术的宽泛,艺术的趣味。我真正的从他的讲述中感悟到——其实,艺术无处不在!只是当我们浮躁的时候,我们远离了艺术,远离了对艺术、对生活的美好精致的感受!而张子丰的确不同。我,作为一个永远对艺术的虔诚者,我叹服多才多艺的张子丰先生。

  面对张子丰,我觉得自己正与高人对话,谈不上过多的探讨,只有更多的倾听和赞同。同时,我分明的看得出从他飞扬的思绪和状态中,我感到他一直都在创作,绘画的、设计的、摄影的和文学的。我相信,在当今发达的媒体平台上,他的思想和作品有许多渠道可以去散布,去与社会沟通与交流。尽管他的许多作品经常发表于国家知名媒体,但他没有满足于目前所取得的成绩。他说,这些成绩微不足道,他有自己更宏伟的计划。他相信既然父母给了他艺术的基因,社会给予他创作的源泉,万物给了他创作的灵感,而他,今生与艺术有缘,他更倍加珍惜生命中点点滴滴的恩惠和感受,用心表现时代,用心表现现实,用心表现美好。

  我们一直在时而轻松时而凝重的气氛中聊天,品茗。他时而微笑,时而沉思,时而有些激昂,时而气定神闲,惟独没有洋洋自得;那平静,那淡然,那洒脱……让我肃然起敬,他不是工程师,也不是科长,张子丰是艺术家里的文人,文人里的艺术家。他,也是位学者,来自不断实践的、融入我们平民队伍中的学者。

  张子丰在初中时就读完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后来,除了加强自己专业方面的理论修养外,还有电影、音乐、一些名人传记等,这些都能开拓思维,积累知识,丰富经历,引发灵感;别人的经验自己可以借鉴,别人的教训自己可以戒勉。他的艺术修养,他的综合学识,他的多才多艺,他的个性魅力,始终贯穿了他人生阅历的整个过程。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少年,经过二十多年的沧桑奋斗,为砺练出一个未来的艺术大师之底蕴正打下丰厚的基础。

  谈到现在的工作地——杭州,张子丰说,北方的沧桑和凝重给予他率真和执着的个性,而江浙一带的灵秀在潜移默化中给予他诸多灵感。而西湖的水更是在润物细无声中滋养着他的心田,他一定要以一个北方人看西湖、读西湖、爱西湖的感受和视觉,将西湖的美,西湖的秀,西湖的润,西湖的意,西湖的魂,用画笔、用镜头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他还要三上法喜寺和北高峰,四登五云峰和十里锒铛,除了要去代表浙江符号诸如绍兴乌镇西溏等名胜地方外,他还要去浙江未有人知的地方,他要在近几年将杭州的山山水水尽现在自己的笔端或收进自己的镜头里。

  艺海无涯,苦乐兼备,张子丰不断给自己制订新的目标和跨越新的境界。他说,今生为艺,甘当艺奴,他要用艺术承载生命的全部。他感慨到,十年是人生一个不长不短的阶段和历程,既所谓十年磨一剑也好,沉淀了青春的迷茫和收敛了个性的张扬也罢,透彻了人生的浮躁和喧嚣也成,总之,浓缩了岁月的风华之后,你可以以一颗平和的、感恩的心去珍惜和表现生命中所有的美好事物。

  对他来说,这就是艺术的最大魅力吧。他说,自己正值人生的盛年和艺术创作的飞跃阶段,他的创作周期和旺季才真正到来。那种投入创作的状态,常使他处于一种激情澎湃的人生体验中;那跳跃的笔端和飞扬的水墨书写着胸中美好的意象,那厚重的影像透过人生的华彩已摄入自己的未来。

  寒梅终绽放,昭示春天到!我们有理由相信张子丰定会不断超越自己,突破自己,继续为社会奉献出更优秀的作品,更美好的精神食粮,也正如他的职业信条一样:让艺术再现生活,让艺术改变生活!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键字:      责编:大龙  
  插画中国版权申明:本站所使用的原创插画,卡通,动漫,像素等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本站或本站作者联系,侵权必究!转载文章和作品版权属于原出处和作品所有!
转载要求:本站原创资源由插画中国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联系本站。
 


中画网旗下中画插画网 版权所有
中画网 - 知名绘画艺术交流网站 (c)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画为北京中画网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商标
京ICP备0508256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54798号